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一百周年园庆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年园庆 » 校友之家 » 校友故事

牛素梅:亲历初到北师大
发布时间: 2015-03-25  


       1952年冬,我正在北京师范学校读书,北师大教育系选择了我们6名同学来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修班进修,并说明以后留在师大幼儿园工作,随后,由教育系郑慧英老师把我们6人接到了北师大和平门南校。记得那天天气很冷,我们是坐着人力车进校的。进入校园后,我被安排在“新生楼”,与不同单位来的学员同住一个宿舍,4人一间,上下床,享受师范生待遇,每月发给5元钱助学金。紧接着由教育系各科教师给我们讲专业课,进行培训。

1953年春,我就在教育系附属幼儿园上岗了,职务是主任教养员(学习当时苏联的称号),负责一个教学班的全面工作,另外班上还有助理教养员和保育员各一人。

 

幼儿园与教育系

50年代初,北师大幼儿园直属教育系领导,园址在“新生楼”的西面,有二个平房小院,与音乐系是邻居。全园有大、中、小三个班,另外二间平房内是3岁以下的婴儿班。

当时,教育系幼儿园的园长是一位从美国回来的副教授田贵,她和蔼可亲,总是微笑着看我们给孩子们上课、做操,流露出对这些小老师的关爱、鼓励和期望。这位老园长特别重视孩子们的安全和健康,经常下厨房检查,在院中巡视,把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所以,当时条件虽然简陋,但很少有安全事故。

当年幼儿园管理非常细致、规范,特别是那几位助理教养员,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晨检、午检、测体温、进餐、睡眠、大便等,都要做记录……

北师大幼儿园不同于其他园之处,在于它是学前专业学生实习见习的场所,肩负着培养大学生的任务。教育系幼儿园规模虽小,但仍有一间小屋放着一些教具和图书资料,是为教育、心理专家做研究准备的。我们在工作四、五个月后,就开始为学前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做见习课,同时还要接待外来人员观摩作业,准备庆祝节日活动等。

我回忆,当时园领导对新来的年轻人很放手使用,使我们在繁重的任务和压力下锻炼成长;教育系组织的学术活动都通知我们一起参加,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也经常能得到教育系老师的指点,特别是几位资深的教授,他们认真、敬业的工作态度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从1953年到1957年,是我们自身业务能力提高最快的阶段。

 

苏联专家的启示

上世纪50年代,正是全国向苏联学习的高潮,教育战线也不例外。第一批来北师大的苏联教育专家戈林娜,她做过幼儿教师、幼儿师范学校的老师,直到大学教授,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她讲课内容有许多精彩的案例,我们听了很解渴。她特别强调要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和不同季节的变化,培养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例如,秋季在苏联他们常带孩子们到白桦林中去踩树叶,听哗哗的响声……。于是,我们每周都要带孩子们走出幼儿园“参观旅行”,还有户外的自然角,种花、养小动物、进行园地劳动等。凡是能在户外进行的作业,都不在室内做,故事、音乐课也都在露天进行。

戈林娜专家还非常尊重幼儿的自由行动,例如一次游戏时,班上的孩子有的玩建筑游戏,有的玩智力游戏,有的在进行角色游戏,其中有一个孩子却独自躺在滑梯上,我正准备吸引他也来参加游戏时,专家制止了我说:“你们看他多自在,他很愉快,为什么一定要让他参加游戏呢?”

戈林娜专家多次强调要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教师要面向全体儿童,但又必须注意个别教育,因为儿童是有个别差异的。这一点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我认识到,只有加强个别教育才能做到面向全体的要求。从此,我在写教育计划时,既要明确对全体应达到的目标,又要注意对个别儿童提出的具体要求。

这位专家还启发青年教师要钻研业务,要有远大理想。她举例,苏联有一位教养员,搜集了400多幅幼儿绘画作品,经过分析研究,最后写出了具有博士水平的论文。

第二位来北师大的苏联专家叫玛努依连柯,他非常严厉。记得一次我上计算课,效果不太好。在评议时,我有些胆怯,只顾低头做记录,他就严厉地说:“不要记,你看着我的眼睛,我要你永远记住这次失误!”那场面,让我终身难忘。

总之,我能亲身接受苏联专家的指导,回想起来,是很荣幸的。

 

默默奉献的保育员

一所好的幼儿园必定是一个好集体、好团队。对幼儿园来说,孩子们的健康、安全是第一位的,这当中保育员的工作很重要,他们是中坚,是保证。和我一起工作过的几位保育员,有的工作认真细心,有的心灵手巧,有的为人随和,对我的帮助很大。例如,有一次为了配合教学内容,保育员老师主动晚上加班,做出了工、农、兵形象的娃娃,为成功的一堂课增添了色彩;又如在肝炎和腮腺炎流行时,有的保育员老师无所顾忌,参加了隔离和护理工作,结果自己也被传染了;再如,有一位保育员,总把班上的便盆刷了又刷,擦了又擦,大家风趣地说她刷的便盆和饭碗一样干净……这些老师的工作往往不被人关注,很少受表扬,也很少有人当过先进,但他们质朴的形象、奉献的精神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改革开放后的科研活动

十年动乱后,北师大幼儿园领导尽快恢复了教育工作的正常秩序,而且高瞻远瞩地立即开展了教育研究,进行了智育开发试验。

1978年,我们园设立了三个实验班,开展了语言、识字、自然常识等方面的教改尝试。实验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要求有创新,强调通过动手、动脑、游戏等手段开发幼儿智力。

1980年实验班从幼儿园毕业,原班不动升入小学,据后来小学老师说这个班连续几年被评为“先进班集体”,他们的特点是,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多数孩子写作文一点也不发愁……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幼儿园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很突出的成绩:我园园长和教师在幼儿园教育研究会的年会上发表了科研论文;在实验班成功的基础上,编写出版了《幼儿一日一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被出版界评为优秀儿童读物,直到1996年的十几年中,屡屡再版,成为当时的畅销书;此外还有《幼儿识字课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也多次再版,并参加了1988年“改革开放十年妇女成就展览”;1984年,我们编写的《幼儿认读》,在香港出版发行,并由北师大电子系制作了录像,在北京电视台播出。

 

接待参观与观摩

由于我们幼儿园的教育改革先行了一步,接踵而来不得不安排许多接待任务,有的来自中心学区,有的来自北京市教育系统,几乎每周都有。有外宾来参观北师大时,学校外事办也常把外宾带到幼儿园来,这样幼儿园老师就得加班做点准备。

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来参观我园实验班的美术课,男孩子们富有想象力和童趣的绘画,吸引了一位外宾,他当场提出要用美元买一个男孩的画,我们正不知该如何处理时,那个男孩说“送给你吧!”替我们解了围。后来这位外宾送给那个小朋友一件T恤衫。

在频繁的观摩活动中,最让我难忘的是:上海市的28位客人要来观摩我们的教育活动,他们是上海知名的特级教师和园长。园领导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我当时已年过半百,心理压力很重,因为我知道,上海市的幼儿教育工作水平也是全国一流的,这28人是内行中的佼佼者。我做了认真的准备,上了一节识字课。观摩课后,有几位来宾对我说:“你这么大岁数,还在一线带课,很辛苦啊!”其中一位评价说:“在上海没有看到这样的观摩课!”言情之中流露出对这节课的赞赏。

斗转星移半世纪

1989年退休,在北师大幼儿园工作了37年。退休后,凭借在幼儿园一线多年的实践经验与资质,又在几所幼儿园做顾问、当园长,不觉得又干了十余年。这样算来,我这个普通教师在幼教战线已亲历了近半个世纪。

就北师大幼儿园来说,我参加工作时,在和平门外,后来迁到护国寺原辅仁大学后花园,最后搬到北太平庄铁狮子坟。起初是平房小院,现在是明亮宽敞的楼房,教学设备与活动环境大幅度改善,这些变化是有目共睹,让人振奋的。原来全园只有个班,现在已经发展壮大成80个班,教职工500余人,包括5个分园的幼教集团。这一发展速度和规模,让我这个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的老教师感到十分惊喜。

我回忆,当年我参加工作之初,正处在百废待兴的解放初期,今日则是改革开放30多年后,进入振兴中华的高速发展期。

我看到,今日的北师大幼儿园已集聚了一批精干的管理者和年轻力壮的中青年教师,显出了勃勃生机,我非常欣慰和激动。

我联想,北师大幼儿园的壮大发展,既得力于当今园领导和全体教工的努力,又得益于北师大这所名校的悠久历史和深厚人文积淀。得天独厚的特定环境和时机,为我们北师大幼儿园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我祝愿,北师大实验幼儿园,与时俱进,兴旺发达,建成世界一流的幼儿园。



 
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一百周年园庆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    技术支持: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网络中心